小的時候的志願。

從小是外婆帶我長大,從我記憶以來,就是她帶著我吃飯,帶我去幼稚園,中午的時候跟她一起看天天開心,每天中午跟她一起吃午餐,看台語連續劇,後來再大一點,她常常去看病,吃了一堆葯,小的時候也搞不清楚她是生了什病,只知道每一次都要去仁愛醫院看內科,每一次也拿很多葯回來,那時候家人常常戲稱我將來要當醫生,然後可以幫外婆治病。外婆都會笑得很開心,因為我有這個心,對她來說是最重要的。

現實是殘酷的,用嘴巴說當醫生,跟實際上要做,難度上有差距。

小的時候功課不好,國小一直都不知道自己在幹嘛。最有印象的事情就是練國樂,似乎連念書都沒有念到腦袋裡面。練國樂算是影響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在往後的學生生涯之中,我因為練國樂這件事情,而認識了許多人,做了許多事情,多了許多經歷。

我練國樂也是練得亂七八糟,記得通常五六年級的人都可以升到A團,但是因為我的程度不好,所以在六年級的時候,竟然還無法上場比賽。國小很多時候都不太會思考,為什麼,通常別人叫我做什麼,我就會做什麼。下課之後就走路回家,後來搬到內湖之後,還是在光復國小,所以就變成搭公車回家。記得那時候每次回家都要花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才能夠到內湖。

國小還有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去上英文課,花老師英語教室在那個時候很紅,好像因為強迫學生背書的關係,所以口語能力會練得很好。小的時候也沒有想要念英文,媽媽在國小三年級的時候就送我去學英文,每週三週六都要上課,與練國樂同一天,所以每次去上英文課的時候,都要揹著很多東西,包括國小上課的課本、英文課的課本筆記本還有一袋笛子。

一直到國小畢業,我記得我爸問我,要不要去念大直國中,我也不是很懂就說好。對我來說,念什麼國中有什麼差別嗎?後來對我有差別的,就只是制服好不好看以及坐公車的遠近而已。對於未來,沒有什麼想法。

國中的時候一直都還蠻乖的,成績比國小好,念書對我來說不是一件難事,班上名列前茅的幾位學生我也是其中之一,但是那時候對於未來也沒有什麼想法,念書好像是為了履行父母對我的期望,每天去上課不會特別高興或是不高興,我很早就對這一切感到很麻木。並不是我已經看透世事的麻木,而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跟國小的差別,除了不用練國樂之外,上的課比較難之外,好像沒有什麼差別。

雖然話說那時候成績不錯,但是我並沒有花很多時間念書;班上總是會有一些壞學生,國一的時候常常被欺負,那時候也不知道為什麼,後來國二長高了比較大隻了一點就沒有什麼人會來惹我;在老師的眼中,成績好的學生都是品行良好的學生,我那時候其實不是很確定自己想要變成怎樣的人,同學說要去打籃球就跟著去,要啦啦隊比賽也跟著去跳,音樂課、工藝課、童軍課、家政課等等反而是我國中最有印象的課。

國二國三的數學老師對我很好,可以參考之前的網誌;也交了許多朋友,都是好相處的人,雖然有些人不一定會念書,但是都是很好的人。然而到現在真正有在聯絡的,卻也只剩在facebook上找得到的人了。

推甄了附中沒有上,後來透過聯考到了松山高中,也算是很理想的學校了。高一的同學跟我不太合得來,或許國中的我過得太自在了,而在高中很少顧慮到別人的感覺,仔細回想,會覺得一個階段一個階段都是在不停的成長。

高中就一直在思考人生接下來應該怎麼做;我爸一直想要把他的公司給我打理,他甚至覺得不用念大學,跟著他做生意,我能夠學到的東西比較多;念大學坦白說,是想要繼續維持著當學生的身份,也是不想要做這個東西。我覺得自己很嫩去承擔一切,總是希望在業界多闖闖,比較老練之後,再來當一個執行者的角色。

最近也覺得,或許我們永遠都沒有準備好的一天。昨天跟陳中聊天,他說他也曾跟他爸說過,他就是沒有經驗;他爸也回他說,二十年前我也跟你一樣沒有經驗,但是我就是找得出方法。或許重點不是自己夠不夠老練,而是態度決定了一切。

之前看到清大機械某教授說:人生沒有錯誤的決定。(大意是這樣子)我大學相信這句話的意思,但是現在卻懷疑了這句話的真實性。對於人生沒有時間緊迫性的人來說,每一個決定都可以是在學習,對於習慣人生都在on schedule的人來說,應該是不容許犯錯吧?

最近一直在問自己我決定留在台灣,這個決定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理性上告訴我自己,其實無論我能不能把自己的事業做大,這一個過程對我來說就是很棒的學習,畢竟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可經手過成立一家公司,用經營者的角度報思考行銷策略等等。然而內心懷疑自己的聲音好像越來越大聲,一直想著:若當初我做了某個決定,或許我可以得到更多?

若業真的決定一切,那我之前決定留在台灣以致於我現在如此苦悶,是不是也是業決定了呢?

若命中應該要大富大貴,我似乎不應該擔心我目前的成就如此少,而應該努力在因諦上繼續努力。

理路雖然很清楚,但是我還是不夠堅強去承認自己現在成就低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色胖海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