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是集體請益的時間。如得法師拉了他的室友上台,真是抱歉我忘了那位法師的名字。由於我坐的位子是在邊緣,我也沒有看到法師的臉。不過這個晚上也是受用很多。

Q:我是一位憂鬱症的患者,身體不好,常常恐懼死亡,該怎麼辦?(我聽到這個題目時有點傻眼,這還能怎麼辦?)

A:多去思惟因果,多了解因果一份,就不會這麼煩惱了。煩惱能幫你解決問題嗎?「若是尚可為,云何不歡喜?若是不濟事,憂惱有何益?」(我認為對於憂鬱症的患者,他們理智上雖然了解這層因果道理,但是內心的起伏、情緒的作用常常掩蓋了他們理智的那一面,所以常常為此所苦,不知道法師的開示對他們有沒有用?)




Q:念廣論之前,很愛吃肉,無禁忌,念了之後,就不碰肉了,所以我是對於自己要求很高的人;雖然學了佛,學了觀功念因,但是遇到困境時,還是常常會觀別人的過,而事後,又會對自己的觀過而生氣,我該怎麼辦?

A:知道自己生病,總比不知道自己生病好。若能夠多多串習,習氣自然而然會改變。

面對那些作姦犯科的人(是指白曉燕案的陳進興等人),是不是也要觀功念恩?如得法師當日常師父侍者的時候,有人這樣子問日常師父。

師父用了一個很巧妙的喻來形容:若有一個人走在你前面,而路上有一個洞,走在你前面的人掉了下去受了傷,而那時候你才發現路面上有一個洞,那麼,你在憐憫他的同時,是不是也要感謝他,因為他犯了錯,來提醒你不會再犯錯?難道他沒有勉勵你遠離過錯的功德嗎?

我覺得如得法師很厲害,聽一個人說話,就可以聽得出來這個人的個性如何,他可以察覺到這個人的個性很強硬,所以他在回答完這個人的問題時,再加了後面幾句,也算是提醒了我:

自己覺得對的東西,不要給別人壓力,你覺得吃肉不好,但是不要強迫別人不要吃肉,要在別人可以理解的緣起點上,幫助他提升,才是學佛真正改變你生命的方法。




Q:因為大學要畢業了,不知道未來要找什麼工作,可以去當老師,但是覺得自己無法修行;因為家裡經濟狀況不好,進法人工作又無法賺錢,該如何選擇?

A:無論做什麼,動機最為重要。想要修行,也不一定要進法人工作,只要把握住具力業面,從師長、父母等做起,一樣也能累積很好的資糧。累積資糧也可以從生活的小地方做起,隨喜、供養、禮佛等等都是很好的培福之法。

法師不知道為什麼又會加上後面這段,或許他感覺到她是欠缺這樣子特質,所以又加上了後面:當老師,最忌諱變成教師匠,要學習對學生包容,不要排斥任何一位學生,就算被學生傷害,還是要挺得住,而不光只是學業上的東西,還有品德的教育,要教導如何取捨。




Q:已經皈依了某上師,再皈依別的上師,是不是不忠?

A:不會,我們皈依是三寶,是釋迦牟尼佛、佛所說的法以及一群學習佛法的人,並不是指特定的某一個對象。(法師對於皈依的理路真清楚)




Q:佛法會不會受到文字的限制?

A:會,語言一定會有侷限的,所以我們的學習需要正確無誤的師承,一個人看書修是修不起來的。



其中幾個問題是有關物理以及佛法之間的討論,我都記不起來 @@~所以略過,不過重點是佛已說的宇宙的源起,也說過了時間以及空間的最小單位,或許等我們念佛經念多了,自然就會懂了吧?而法師建議這位同學花多時間在思索自己內心的苦樂問題,因為物質的東西探究到最後,是有極限的,而苦樂問題的解決才是佛最希望告訴我們的東西。



Q:大乘與小乘的差異?如何回應家庭之宗教差異?

A:大乘是為了別人的快樂而修行,小乘是為了自己的快樂而修行,而這是發心的不同。至於如何回應家庭之宗教差異,建議還是探探口風,若他們很反對,也不用把廣論介紹給他們學,把學佛的內涵應用在生活上,比逢人就說廣論真的很好更為重要。

如得法師也說:他不覺得佛教適合所有的人,有些人相應基督教,有人相應回教、一貫道,這些都很好,有宗教的約束,這個社會才會趨向善,我們要學習的是肯定其他宗教的貢獻,而非爭論什麼宗教比較好?觀功念恩,才是我們應該面對其他宗教的態度。

這也是我很愛聽法師開示的理由,雖然他們都是佛教徒,但是他們是如此的open minded去看待不同的聲音。



Q:我之前是慈濟、法鼓山的信徒,但是後來念了廣論,然而發現他們有些人講法講錯了,他們這樣子是犯戒嗎?

A:對於佛陀來說,我們的智慧怎麼說法都是說不圓滿的,沒有所謂真的圓滿的說法。我們能做的,就是避免用自己的感覺去詮釋佛法,儘量引經具典比較有可靠度。

慈濟這個團體很好,如得法師說他之前也是大學裡的慈濟青年社社長,他跟著證嚴上人許多年,而後來才跟著日常師父學習;他很佩服的是慈濟能做到我們福智無法做到的許多事情,救援遍及海內外。

不同的佛教團體適合不同的人啊!像之前某個台灣第二大的科技廠副總因為小孩在讀我們的讀經班,所以接觸了福智,但是發現福智的法師都很忙沒有時間見他,他後來就到○○山去,那裡的住持親自招見,然後所以之後就在那裡學佛了。如得法師說:像他那樣子的人就適合比較舒適的道場,看我們的鳳山寺就知道只能給諸位來這邊學習,來這邊吃的不好、睡地板,但是你們卻很適合在這裡學習。若要那位副總硬要在鳳山寺學佛,學沒多久說不定就學不下去了,那不就是毀壞了他的學佛因緣?

重點不是在那個團體學習,而是要真的學到佛法,然後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上。




Q:我是一位大四的女生,我很喜歡參加海外志工,因為我覺得參加志工是可以幫助我深入一個地方,認識那個地方的方式,可是又想要進法人工作。該如何抉擇?

A:每一個人都會有這樣子的拉踞戰,覺得應該要做的事情跟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違背,所所會對自己很失望。然而,要隨喜自己的進步,要站穩自己進步的那一點,然後才有勇氣繼續往前。




拉哩拉雜的記錄下許多我比較有心得的問題,其實我自己內心有一些問題,卻不太敢問:

1、我們如何證明無限生命的存在?

2、為何這麼相信依照佛所說的,一定可以離苦得樂?

3、業已造不失壞,那回向的目的為什麼可以幫助別人的業病障?

若有那位同行善友看到是否可以幫忙解答一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色胖海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