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Hostel休息了一會兒,才又整裝出發。
我們走到附近的電車站,要買票囉!
Istanbul是土耳其第一大城,也是歐洲人很愛來的觀光地區,公共運輸之發達可想而之,但是有點過於發達而很難融匯貫通,在地圖上看起來某些線跟某些線是連在一起的,卻也發現要轉車轉很久。
而且這裡的票亭沒有人看管,是自己到購票亭買票入場的↓
一個人要一個token,一個就要1.75里拉(約29台幣),來到國外會發現台灣的公車還真便宜。↓
電車站就在街道上的安全島,其實若大膽一點可以就直接走進去,但是土耳其人大多很遵守規則,都有買票。
Istanbul是一個很神奇的城市,我覺得很神奇的原因是,這裡跟我去過的土耳其好像有點不一樣,說不出不一樣在那裡?難道是充滿了歐洲風情嗎?
街上人來人往都是遊客,想要找一個沒有閒雜人的背景拍都很難,路上都是攤販,路邊賣的不是食物就是紀念品,再不然就是各種tour,街上充斥著不同的旅館,Istanbul完完全全是以觀光客為取向的城市。
我們兩個已經太久沒有接觸到大城市,面對著這麼多人,有點不知所措。前一天我們還在完全沒有人的Nysa呢!
也因為人太多,拍照都不好看,所以Istanbul是我平均拍照數最少的城市。
土耳其有許多世界文化遺產,位於Instanbul的舊城區,就是所謂的Istanbul歷史區,這裡保留了許多一兩千年前留下來的建築:羅馬時代的古橋、中古世紀的教堂、一拖拉庫的皇宮、一堆清真寺。我想要是念建築的人來到這裡應該是如獲至寶吧!
對我來說,就是很多老房子而已....(我=膚淺)
只要有關Istanbul的明信片,大多是以藍色清真寺為主要的代表。這也是我們第一個想要去朝聖的景點。(也因為它不用門票吧?)
聖蘇菲亞大教堂與藍色清真寺兩種遙遙相望,所以當我們走進藍色清真寺的時候,發現拍聖蘇菲亞的角度還不錯↓
聖蘇菲亞本來是拜占庭時期的大教堂,這個教堂建於西元532年,當了一千多年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在鄂圖曼土耳其人佔領君士坦丁堡之後,被加了許多伊斯蘭教的元素,像是周遭的四根宣禮塔,被改成清真寺;據說教堂內部有許多基督教的畫像也被覆蓋上去,近代在整修成博物館的時候才發現原本當作教堂的痕跡(壁畫之類的)。
我之前一直把它跟藍色清真寺搞混,不過後來了解了,它只有四根,藍色清真寺有六根;它是紅色的,藍色清真寺是藍色的。
要進清真寺前,路邊的貓完全不畏懼我的鏡頭↓
在這裡拍照,我還很忙著換鏡頭,一直想要用長鏡頭淺景深淡化背景的遊客,但是又需要廣角的鏡頭去拍建築。偏偏我又不是很愛旅遊鏡的望遠畫質....所以還是定焦鏡、旅遊鏡換來換去↓
真正近看的時候,才真的覺得這座清真寺,果然有土耳其第一大清真寺的氣勢↓
有關它的建築特色,可以參考它的wikipedia
↓ 陽光陽光好閃啊!
↓ 用小圓頂塞滿了週遭的迴廊是Sinan這個時期的建築特色
↓ 藍色土耳其裡的藍色清真寺
進去清真寺,要把鞋子脫掉,女生要圍著頭巾,穿短袖的要披上披肩,穿短褲的要穿上公用的長褲。這些我們事先都知道了,也刻意穿了長袖長褲長裙來到這裡,所以都沒有被阻攔。
清真寺內的氣氛會讓人不由自主地就會安靜下來,牆上的花紋充滿了不知道是阿拉伯文還是那裡的文字,雕工精美,無法形容。遊客只能被阻擋在外,而通常也只有是幕斯林才能進去到寺中央做冥想禮拜。↓
每一根柱子都是很大的↓
不過由於裡面的陰涼,讓許多遊客其實是進來休息。
我的鏡頭不夠廣,拍不出室內的氣勢,但是此清真寺被喻為世界文化遺產,真的有它的道理。
比較起來,數年前去過的梵蒂崗聖保羅大教堂,這個世界第一大的教堂仍是比這個土耳其第一大的清真寺大了許多。
遇到了他們要做禮拜的時間,所以短短一瞥才離開了
藍色清真寺外面有一個方尖碑,LP上說約於西元前1549~1503年間雕成的,是目前Istanbul最老的建築。原在埃及,但拜占庭的某個皇帝於西元390年把這個碑搬到了當時的君士坦丁堡。↓
3500年前的東西............真的好老喔!
原本想要去聖蘇菲亞博物館的,但是那時候得知一個人的門票20里拉,我們那時候不知道在想什麼,竟然覺得很貴 (換成台幣大約320元) 再加上我說我們一定看不懂裡面有什麼,而且聽說會很多人,所以我就嚷著不想要去。結果我們在Istanbul待了四天,竟然真的都沒有進去 @____@
現在回台灣之後,覺得當時沒有去好可惜啊!1500年前的教堂,現在想要去都去不到了呢!
下次出國,無論多貴的門票,都還是得花錢進去看看的!
於是,我們跑去了逛地下水宮殿,入口在電車沿線附近,看到很多人排隊的街口,就是了↓
一個人10里拉的門票↓
拜占庭帝國在以前的Istanbul,當時稱做君士坦丁堡的時候,當時建了很多的很高大的建築,地下水宮殿是其中之一。
查士丁尼大帝在西元532年將這水宮修建成,被用來儲存附近皇宮及教堂的水 (我猜是噴水池之類的),日後君士坦丁堡被鄂圖曼土耳其佔領之後,就沒有人知道這個建築的存在,直到西元1545年,一位學者從當地人民的口述之中,發現這裡家家的地下室都是水,才推測出這個水宮的位置;儘管水宮如此有歷史,但是鄂圖曼帝國並不怎麼重視這個古蹟,拿來倒垃圾及棄屍的場所。二次世界大戰後,現代土耳其建立才開始清理這裡,變成一個觀光景點(並收門票)
拜占庭時代的建築美學,在這一覽無遺↓
不過對於建築門外漢的我,只能覺得這裡有水有柱子還蠻好拍照,還有替這個水宮感到孤寂。
從東羅馬帝國被滅國1453年,到後來1545年又被發現,真的是一百年之間無人問。
水中還有很肥的魚,不知道這裡的魚是吃什麼?都沒有照太陽難道都不會生病嗎?↓
在這個宮殿的西北邊有兩個梅杜莎的頭像,一個是上下顛倒,另一個是側倒著
目前還無法了解為什麼會有兩個頭放在這裡,但是應該是被刻意地放顛倒的。原本水宮在西元1545年被發現的時候還不知道有梅杜莎,這兩個頭像是在近代在清理水宮裡的垃圾時才被發現的。
梅杜莎有把人變成石頭的能力,所以一般來說,梅杜莎有放在家門口意謂著把厄運趕走的意味。英文的解說牌上說,Perseus將梅杜莎的頭砍下當作戰利品,所以希臘羅馬文化也有把梅杜莎的頭當作戰勝的意謂在。
而這兩根柱子可能是當時皇宮沒有用的柱子就擺下來放在這裡吧!
總之,這個頭的出現,讓人會有古時悠悠,無從考據的感覺。
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