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看漢聲小百科的時候就知道台南左鎮有台灣最早的化石,但是也是因為生了小孩之後,才接觸小行星,小行星裡面有介紹台南左鎮化石園區,所以這次來台南也算順道過來。

DSC_5336.JPG

值得一提的是沿著台三線抵達左鎮時,化石園區位於左手邊,因為當時看到大大的停車場叫我右轉,一時腦殘就右轉進了農會的停車場。計時收費雖然不太貴,但是平常日去化石園區沒有什麼人,其實可以停在化石園區外面的停車場,就不用走這麼多路。

↓ 沿路的照片,上面的動物都是台灣原生種 (恩  我也是這次來才知道原來台灣以前是有大象跟犀牛的),口罩可能是為了防疫去年才加上去的

DSC_5337.JPG

↓ 不知道為什麼會擺了一隻鱷魚大嘴巴在這裡,兩個小孩面對鏡頭完全不同,兩個人的個性十分鮮明

DSC_5345.JPG

化石園區就在一個國小旁邊,當時候還不知道為何,看完園區就知道因為這邊的化石發現者以及爾後的研究者都跟這個國小十分有淵源,也因此2019年才蓋出來的左鎮化石園區就把國小跟博物館一起合建了。

DSC_5346.JPG

在日治時代,就有當地人發現菜寮溪被河水沖刷出許多化石,其實要是我都只會覺得只是某一種石頭,或是某種礦石,完全不會想到這是化石。

↓ 這個圖顯示這塊化石可能是顱骨的某個部份

DSC_5349.JPG

整個博物館十分美,我完全沒意識到自己是走在博物館之內,後來才發現是2019年蓋的,也感謝政治願意花錢去建設這種美麗的建築。

DSC_5355.JPG

現在博物館的3D電影是「重返恐龍島3D」,前後十分鐘的電影,戲劇張力十分強,媲美好萊嵨的電影情節。這麼強的編劇我猜是買國外版權回來翻譯成中文的。

後來發現是這個 https://www.imdb.com/title/tt8551206/

↓ 小發對於3D電影已經不陌生了,亮亮漸懂事,所以也戴得住眼鏡,只是他看到恐龍還是嚇了一跳

IMG_5842.JPG

博物館共有五個展覽,詳情可以看官網 

每一個館區都很有學術的意義,若不是帶著兩個小孩,我覺得我可以逛很久。

擺設跟建築都十分美,當初應該花了不少錢在建築這個館

IMG_5862.jpg

戶外有一個大沙坑,內藏有一個副大骨骸,可以讓小孩體驗考古的感覺。我們玩了十分鐘發現很難挖出來,所以就拍個照當結束了 XD

IMG_5865.jpg

博物館大概致是以化石為主題出發,介紹了地球的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以及台灣為主的化石演變,所以就會提到台灣原生種的烏龜。現在除了斑龜及鼈之外,其他似乎都變成了保育類了。話說現在野外池塘都是以紅耳龜為主了。

IMG_5876.jpg

台灣以前也是有犀牛的!(挺)

IMG_5878.jpg

除了靜態的展覽,還會有互動的牆外,小孩在這裡玩很久

IMG_5886.jpg

另外還可以下載「鰭幻足跡」這個博物館開發的app,可以做出AR的效果,讓小孩知道為什麼這些在海裡游的,其實骨架仍是哺乳類演化而來的。

IMG_5894.JPG

IMG_5902.JPG

我本來沒有預期自己在這裡個博物館可以逛這麼久,而且收穫這麼多。這次來到這個博物館還真的是大開眼界。

若非有小行星這種優良的讀物,我還真的不知道台灣的博物館其實也滿有水準的。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藍色胖海象 的頭像
    藍色胖海象

    藍色胖海象

    藍色胖海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