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五點十五分醒來,五點半出門跑步。聽著陽明交大幫幫忙的podcast節目,今天談話的內容是前海信集團的副總王元慶的訪問。

Podcast連結

吸引我聽的點有三個:一個是他是工業工程畢業的,另外一個是開廠與關廠的經驗,最後是他話語之中的人生體悟。

第一點:講者是工業工程系畢業。

看他的大學畢業年份大概大我14歲,第一份工作也是Motorola線上的工程師,爾後在每一個公司待了約五年以上的時間,從製程跳到了Supply Chain,最後就有機會當到海信集團副總。雖然不能說每一個人都有這樣子的機緣,但是事實上仍是有人這麼昇遷上去的。跟我原本想像中:只有靠著裙帶關係才能夠昇遷有很大的不同。

(話說回來,難道昇遷可以完全不用靠關係只靠實力嗎?在一個需要團隊合作的環境怎麼可能只靠個人的能力就能夠昇遷?)

看著別人成功的例子,就會想:我的人生重來一次會不會選擇不同的路呢?例如就在汽車業繼續待著、例如從來沒有進入到汽車業而是在科技業、例如自己不曾出國念書。

我覺得我花了很多時間在摸索自己想要什麼東西,這或許也是我的成長過程之中最缺乏的訓練:不曾為自己的未來做決定,以致於在大學畢業之後才花了一段時間摸索自己的興趣、才能,又想退到學生的身份當作一個保護傘,然後美化了家族企業的這個工作環境,才會花了近六年沒有累積到什麼。若未來有機會能夠給別人意見,我還是會很認真的覺得才能在一間自己待得下去的公司累積工作資歷很重要。

希望我的小孩能夠接受到更多的人生體驗,會更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以及想要做什麼來養活自己

第二點,想要談的是他所分享的開廠與關廠經驗。

他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想法:若有開始一定會有結束。所以開廠跟關廠是相等的重要。但是開廠可以給員工無限希望,關廠的難處是只能給員工相對的失望。

以他的角度來看,可以分為財、資、人三個部份。

人員的後續處置是最難的,主要的關鍵點是預算夠以及公司能夠站在員工的立場去思考,若能做到如此,其實就會相對容易。當公司給的資遣費高於員工的預期,以及能夠協助員工找到後續的工作(無論是轉移到集團其他公司或是找人力仲介公司協助),都是比較負責的作法。只是大多台灣企業對於資遣費給的預算是相對少,所以大多是不符合員工的期待以致於會有許多關廠的難處。

資產的部份,元慶老師沒有特別說。

財務的部份就是應收及應付需要完整對核。

對一個工廠來說,其實開廠或是關廠都是需要很大的心力在處理。

第三點:退休之後的轉換

他的話語之中其實透露了許多佛家的思想,像是利他、緣起緣滅等等。這也是他的重心轉移。他在五十四歲就退休了,但是退了之後,繼續念博士班,純粹為了興趣。學插花、學佛、寫文章、於淡工大學教書,純粹就是供獻自己的力量給別人。這點是相對於了不起的。

我有的時候,也會在想:我的退休生活為何?想要養狗受限於都市的空間不足,就會想退休再養。想要挖魚池也是覺得退休在做。有許許多多的興趣跟想做的事情都是留到退休之後再做,但是我自己是很難想像:若有一天我真的不用工作了。我的生活重心在那裡呢?

不過對我來說,我個人是熱愛學習新事物的,我總覺得自己不會愁沒有事情做,而是自己的體力財力不足以支付我個人的興趣。(話說最近想要學釣魚,在網路上找了一些文章來看,但是看不太懂,總覺得應該先入手一個釣桿看看) (這就是成長型思維)

前陣子才跟同學聊天退休,他覺得重點不是在於退休能做什麼,而是我們要把現在的工作當作生活的一部份,而達到這個目標時,我們就如同退休一樣在工作。所以我們努力地在工作與家庭生活之間達到一個平衡。

這或許才是工作真正的目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藍色胖海象 的頭像
    藍色胖海象

    藍色胖海象

    藍色胖海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