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買了電子閱覽器,既然買了電子閱覽器就想要好好利用,不然就有點浪費這個錢。因此買了一些我有興趣的書來看,也為了順便達到每天閱讀30分鐘的目標。今天想要寫的是我最近看的書: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在買之前完全不知道這是什麼型式的書,只知道阿德勒是一個心理學家,我甚至都沒有注意到作者根本不是阿德勒,而是一位日本人。
作者是以一個年輕人與一位哲學家對談的方式去勾勒出阿德勒心理學的幾個重點:像是因果論及目的論的差異。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課題分離等等。目前我只是看到課題分離,我個人有些感觸所以想要記錄下來。
課題分離,其實跟我們之前在共學時所提到的認清誰的問題很相似。當小孩把洗不掉的髒汙弄髒了媽媽的裙子,媽媽生氣、小孩大哭。這是誰的問題?
一般人會說是小孩的問題,因為小孩弄髒了媽媽的裙子。
共學團所提倡的認清誰的問題會說:小孩弄髒了媽媽的裙子不是誰的問題。媽媽生氣是媽媽的問題,小孩大哭是小孩的問題。把每一個人可以控管的情緒區分得很明確。媽媽可以決定要不要生氣,小孩可以決定要不要大哭,這就是理清這是誰的情緒問題。通常自己才能夠掌握自己的情緒問題,小孩不用為媽媽的情緒問題負責。媽媽也不用為了小孩的情緒問題負責。
而在書中用了「課題分離」這樣子的詞,去讓大家知道,能夠影響自己己心情的只有自己,你也需要知道這是誰的問題。
求學、就業是小孩的問題,不是家長的問題。而因為小孩選擇了跟自己不同的路而焦慮,是家長的問題不是小孩的問題。
因為之前有說到所有的難題都來自於人際關係,因此為了符合別人期望而做出的決定通常不是真誠的決定,而不真誠的決定到最後都會失效,因此所謂被討厭的勇氣,就是要學習自己做出自己的決定,儘管這個決定可能會讓人討厭。
這或許就是本書的真諦了吧!
無論如何,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是不是做了太多變成了把別人的問題攬在身上變成了自己的問題。小孩晚睡爬不起來覺得痛苦是小孩的問題;不需要為了小孩晚上而生氣,因為生氣就是家長的問題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