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特別留下這篇podcast的心得。
這是一集之中,有十分觸動我內心的內容。主要是一位婚姻諮商師在分享她其中一位婚姻諮商的個案之中的過程,從過程之中我們可以理解婚姻諮商是在做什麼?以及諮商師應該用什麼態度來面對不同想法的雙方?
因為這個故事可能是太沉重,沉重到自己聽完眼淚一直流。
內容歡迎大家自行聽,但是以下會有內容的分享,若直接看我的網誌會有點破梗,還是會建議先聽完podcast再看我的心得
1、婚姻諮商可以有兩個人也可以有一個人的諮商,諮商師在面對需要諮商的人時都要維持客觀的態度。像是這一次,兩個人面對婚姻的態度是:一個要離婚、另外一個不想要離婚,這是兩個不同的期望。而諮商師的角色就是幫助他們說出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麼。想離婚是一個表徵,但是背後的意義為何?不想離婚也是一個表徵,而背後的意義為何?都是諮商師在這個過程之中想要挖掘出來的東西。
諮商師需要站在客觀的角度,來看待為什麼一個想離婚,而不是先入為主地覺得「應該要勸和不勸離」,或是不能偏頗地站在某一方的立場來幫那一方的說話。
諮商師過程,就是能夠好好地聽對方說出自己想要說的話,而不是被情緒給引導著。
2、通常背後的東西不太會在第一次的諮商就會被挖掘出來,會願意說出背後的故事,需要與諮商師建立起信任的關係,以這集來說,諮商師說他們前後花了八個月就完結了,有的時候是一週一次,有的時候是兩週一次,前後大概花了14次諮商。而有的時候因為內心很深處的東西可能需要花兩年的時間將過去三十年的創傷給整理出來。
諮商費用可能是一筆考量,但是有的時候,諮商所在意的是能不能將內心的傷痕給整理清楚。
這件事情讓我不禁想:是否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需要這樣子的諮商?
3、諮商師不會有答案,但是諮商師可以引導當事人自己想出答案,所以一個問題的背後不是yes or no,而是要當事人需要整理自己的需求,再去思考當事人現在面對的問題是否是一個問題,甚至若問題的背後的情緒整理清楚,而問題就可能不再是一個問題。
4、一個感情的結束,也是需要一個哀悼。需要自己親手埋葬這個儀式,這個儀式真令人傷感。要自己問出想要的答案很殘酷,但是這也是一個必要的過程。要說出讓對方心碎的答案也很痛苦,但是最後的「我還是希望你過得好」這一句話,說出了多少無奈。
就算再怎麼不愛了,也不忍看著對方用盡一切努力為了贏得一份沒有感情的婚姻。
其他感想:
其實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婚姻諮商,也不知道婚姻諮商是否能夠像podcast 一樣可以葯到病除 (其實嚴格來說,諮商也不是葯,而是改變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或許有令人失望的諮商師,但是總是得面對的。
想到自己身邊一樁樁令人感傷的婚姻,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婚姻會變得如何?但是我要時時提醒自己,對於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要感恩,也要有一點任性地去享受在一段美好關係裡的感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