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以往國內旅行都會拿著DSLR出門拍照,現在覺得手機的照片已經很強大了。
手機的拍照功能越來越強,手機修圖軟體也越來越多元,再加上容易分享給別人知道,反觀DSLR所拍的照片要從相機傳到手機需要一定的步驟,而且要到電腦上才方便觀看出DSLR的照片比較佳,就是這樣子的不便,造就了DSLR已經被我晾在防潮箱一陣子了。
現在國內旅行已經完全不會記得要帶DSLR出門了
今年出國本來是很不想要帶大相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重」。隨著年紀大,一旦長時間揹很重的東西腰會痠。再來是自己用DSLR拍照起來的成品,並沒有手機好看 (這有可能是相機的螢幕解析度不夠、或是真的是我拍照的問題),總之一台又大又重功能複雜的相機,並沒有為了我的照片有加分的作用。
所以我傾向不帶。但最後還是聽從老婆的話帶著。
這次只帶了DSLR D750 + sigma 24-70mm出門。出國的第二天就摔到了相機,這沿路開始了手機對焦以及自動調整EV的模式。
【可以維修嗎?】
也因為相機跟鏡頭被摔壞了,開始想要修理相機跟鏡頭。
先確認是相機的問題還是鏡頭的問題。
用同一相機換上另外一個鏡頭,對焦馬達可以驅動,所以我判斷是鏡頭的對焦馬達壞了。
交給生活圈附近的高昇相機店,他們也說是對焦馬達壞了,但是他們沒有零件需要交給原廠修理。
打電話詢問,發現我的鏡頭因為年代太久,目前沒有這款的零件。
當初買的鏡皇現在不能夠自動對焦了。若我可以接受這點,或許就可以繼續用這個無法自動對焦的鏡頭,不然就放棄了。
另外相機也有光圈無法調整的問題,就算換了另外一個鏡頭,相機也是時不時就出現Err,所以相機可能也有問題。
若想要維持高品質的照片,或是想要繼續走這條路,勢必要換一台相機。
【我需要相機嗎?】
關於這個問題,又回到了文章的開頭所述:手機其實已經又輕便又強大。我為什麼要花比手機更貴的錢去買一台相較不方便的相機呢?
這個問題沒有定論。
這次去義大利回國之後,在電腦上仔細看看DSLR拍出來的照片,雖然曝光不對、雖然對焦沒這麼準,但是照片真的有其質感。鏡頭散發的散景並非手機能夠取代,除非手機有一天能夠有跟相機相同的感光元件而且有輕便的體積,不然我想相機是一直都會有需求的。
這或許是一種保存完全記憶的一種習慣。如同我現在還在寫著沒有人想要看的網誌一樣。
【換什麼相機?】
在幾年前,我知道DSLR已經被後續的無反光鏡的相機 (網路上稱無反)慢慢取代了,但我這幾年因為沒有打算換相機,所以也都沒有看相關的訊息。現在市面上有什麼相機,我也是相機壞掉之後,開始做功課才知道。
無反相機所用的鏡頭與DSLR的鏡頭是不能共用的。(或是需要轉接環才能共用,據網路上查到的資訊,使用轉接環可能會有對焦慢及對焦不準的狀況)
換言之,就算我本來用Nikon的DSLR (F mount) ,手邊已經累積了許多鏡頭,想要繼續支持Nikon,換Nikon的無反相機 (Z mount),我原本的鏡頭群是不能用在新相機上的。如同PS4的遊戲無法安裝在PS5上面的意思一樣。
無論原本是什麼品牌的相機,一旦換成無反,就是換了整組系統的感覺。
若是如此,我也沒有一定要繼續用Nikon系統了。
【選品牌】
傳統的相機大廠 Canon、Nikon都有加入無反的行列,但是Sony因為更早踏入這個領域,所以鏡頭群的選擇更為完善。
一開始是想要進入Sony系統的,但是Sony的鏡頭都意外的貴。
去實體拿了看看,覺得Sony的設計感比較好看
也有想過還是回到CP值很高的Nikon Z6ii+24-70 F4的kit組,超出了預算一點,但是無論是相機或是鏡頭,評價都很好
但是我個人更偏愛Fuji的復古感。我甚至有想要為了復古相機去買X-T5 (後來冷靜下來了…)
大概是看攝影師Edi的許多youtube,而心有所感,所以對於富士的器材興趣一直很高。所以下定決心想要踏入富士這個品牌的圈子。
最後還是選擇了富士X-S20。一部份是因為新出 (2023年5月才上市),所以處理器較上代有提升 (跟X-T30ii相比),而且電池也提升 (跟x-S10相比),同時是APS-C的輕巧 (大概是受D750的荼毒後反而懷念起D90的那種輕便感),連鏡頭我都看好了,只想要買單機身再加上sigma 18-50 F2.8 x mount。
殊不知單機身是公司貨需要等公司那邊何時發貨才會有。據說要三個月。
或許是因為要等待,我才能夠更仔細想想為什麼我需要買新相機,而不是一頭熱地就買了、就拍了、然後熱度消失如同過去的幾年一樣。
【關於後製】
大概是我最近一直在看youtube有關攝影的,所以youtube一直跑出攝影相關的影片,這個時候才發現其實若真正想要學東西,在網路上真的可以找到很多資源。
所以我從新再看了許多,像是構圖、快門、曝光、光圈、ISO這種最基本的東西,之前明明知道的東西,但是真正在拍照時確常常用自動模式的一些參數。
也看著一些之前有點抗拒摸索的後製軟體LightRoom。開始理解直方圖是什麼?曲線是什麼?而色調裡的高光、陰影、白色、黑暗各是什麼意思。
看著看著就發現,其實一張好的照片,除了一開始的曝光要正常之外(光圈、快門、ISO三要素),還需要有後製的手續增加一些氛圍。看著網路上許多人也會教著怎樣把照片修成像許多人追縱的網紅的樣子。(像是Samalive) 自己也跟著操作做。而操作之後,會發現自己還是沒有抓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的確後製過後的照片會比較有氛圍,而修出來的氛圍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那種感覺。並非屬於自己的東西。
儘管如此,我這次擔任攝影官的工作還是試著用後製的方式讓照片的感覺好一些。
【關於攝影】
也因為近期看了許多影片,才發現自己其實仍是對於攝影很有興趣,但是想要更集中於如何在有限的器材之內拍出我覺得滿意的照片。
而不再是追求鏡皇、追求全片幅,或是更能夠活用手邊的機器,讓這台相機能夠發揮出它應該有的能力。
現在想要學攝影又比十年前簡單了許多,現在有更多的自媒體創作者願意分享他們的知識給我們,讓我心懷感繳。
希望日後我仍能夠透過相機,慢慢著記錄著自己生活的點點滴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