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似乎變成了一個現代人發作比例很高的病。

剛好最近聽podcast,有提到憂鬱症,才有所增長,又聽到身邊的人也有憂鬱症,因為吃葯而無法生活自理 (這是二手資料,不知道吃葯是否真的無法生活自理)。讓我想到古時候的人會有憂鬱症嗎?會不會憂鬱症其實是一種文明病,隨著物質生活優沃了,反而心裡的疾病才會產生,會不會物質生活沒有這麼多,就不會有心理疾病?

雖然沒有什麼科學根據,但是我自己也知道物質生活跟得到心理疾病兩者是沒有關係的。

我猜想過去因為資訊沒有這麼流通,識字率不高,就算一百個人裡面有一個憂鬱症患者,也不會傳到其他村子裡去;另外,過去的人並沒有認識到心理健康這塊,就算一個人得了憂鬱症,外觀跟常人無異,只是覺得這個人很低沉而已,也不會貼上一個標籤給他說他憂鬱症。

而古時候可能會專注在其外顯行為,像是屈原投汨羅江;杜甫、李白也都被記載為鬱鬱而終,他們是不是憂鬱症患者,我想應該也沒有人可以知道。


會想要促成這篇網誌,是因為我昨天聽到了我媽發表了她對憂鬱症的看法。讓我覺得不可思議。

她說她忙碌到沒有辦法得憂鬱症,她同時也跟我二哥說我們家的人不能得憂鬱症。在她的心中,憂鬱症患者只是一個念頭想不開而已,所以若想開了,就不會得憂鬱症。

我聽到的當下其實是頗不高興的,但是其實我自己沒有立場不高興,我只是跟她說拜託你這個言論不要跟得憂鬱症的人說話。 

她十分不服氣,她覺得全世界最有資格得憂鬱症的就是她,她都沒有得憂鬱症了,其他人更沒有資格得憂鬱症。

這個時候我理應要閉嘴不要跟她爭,但是我真的很受不了她太習慣用她的角度去看世界了,好像全世界就她最棒,她最堅強。

我只能跟她說:「我不懂你過去承受了多少壓力,同理,你也不懂別人承受憂鬱症的痛苦,拜託你就好好當一個媽媽就行了。當媽媽不就很簡單,兒子難過時秀秀他,好好地愛他、支持他就好了,不要說教,這樣子很難嗎?」

若憂鬱症可以選擇,我想誰都不想要得憂鬱症。同理,若能夠想開一點,任何人就一定會想開一點吧?

我不知道該怎麼面對憂鬱症患者,但是當患者有病勢感時,我倒是覺得很好。願意面對、願意找幫忙、願意與它共存,都是一個進步。

回到一開頭時聽到的那個podcast,裡面提到了不要想要把憂鬱症治好,而是要想著怎麼與它共存。希望身邊的人不會有這樣子的困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色胖海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