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為去年花太多錢出國了,今年想要找一個便宜一點的地方出國。在不斷地試各種組合之後,在新加坡航空找到了從台灣到新加坡轉機峇里島的機票,個人覺得夠便宜了,所以下手購買。
對於機票滿意的點在於可以順便在新加坡待個幾天,也算是遊歷過新加坡,又因為新加坡的住宿比較貴,所以大部份的時間都在了馬來西亞新山。一連串的什麼都想要,所以造就了這次的旅程。
【簡易行程】
台灣→SQ879→ 新加坡,抵達新加坡是22:15
再搭著接送司機的車前往馬來西亞新山。
住三天後,從新山回新加坡,在新加坡住一個晚上。
新加坡→SQ946→峇里島,抵達峇里島是晚上20:50
安排司機接機,前往烏布
在烏布住了六個晚上,再去Mara River Safari Lodge住一晚
再移動到峇里島的東邊Amed。
在Amed住兩個晚上,再到Padang Bai港口
搭船前往Gili Trawangan
由於大船沒有直接到Gili Meno,所以需要再換小船前往Gili Meno
在Gili Meno住一個晚上之後,再回到Gili Trawangan,再搭船離開,從Gili Trawangan到Sanur
從Sanur港口再搭車到Kuta,住一個晚上之後,再搭機回台灣
【心得】
峇里島在二十年前是台灣旅行團很喜歡成團的一個地方,我在2006年的時候也跟著公司的旅行團一起去過,那個時候對於峇里島的印象就是海島國家,有什麼好玩的都不太確定。這次自助旅行才會真正了解這個地方的特色。
首先,要先知道峇里島很大,面積上來說,大概是六分之一個台灣這麼大,而因為基礎設施不夠好的關係,所以會花很多時間在交通上。看著國內大行旅行團在說他們會在五天之去南邊的海神廟以及東北邊的聖泉寺就會覺得:WTF?這是什麼行程。真正去過那裡就會知道若是如此安排會花多少時間在交通上。
峇里島的交通很混亂,大部份的道路只有雙向單道,遇到前方的車停下來載人,就會影響後面一整排車。若要超車需要有勇氣以及技術,雖然我來自號稱交通混亂的台灣,還是覺得當地的交通並非我們可以處理得了的。
參考大部份人的遊記,都會以包車、聘請司機的方式去旅遊。由於我們這一趟是帶著三大箱行季還有兩隻很不受控的男寶,所以也是打算找司機,網路上推薦的司機超級多,而且當地的司機也真的超級多,儘管很多可以選擇,也不知道怎麼選擇起,要找到合適的司機真的不容易。當地人都會使用whatsapp,所以有司機的電話時,就能夠跟對方用訊息聯絡,請司機報價。
【包車司機的心得】
網路上有人說,司機會協助安排行程,我原本也是如此想,但是實上執行起來卻不是這麼一回事,司機無法幫我們決定我們想要什麼,只能跟我說他需要多少車資來跑這一趟。舉個例子:我想要去山裡的水神廟Ulun Danu Beraton,但是除了水神廟之外,還能做什麼,司機卻無法給我建議,我們還有想要去北邊的瀑布Aling Aling,司機只能跟我們說這個瀑布很遠,需要加錢,會跟我們說不適合,但是他卻無法給我們其他建議。
無法給予建議的原因有可能是司機對這裡不熟,畢竟峇里島很大,並不是所有的司機都會熟知每一個地區;同時司機也不一定了解每一個客人的喜好跟需求。所以「要排什麼行程」這個問題最後會回歸到付錢的人(也就是旅客)自己身上:你想要玩什麼?你想要看什麼?
我還有一個司機是只推薦他知道的景點,儘管那個景點跟我想要去的Ulun Danu Beraton的方向完全不對,早上排了一個梯田,下午再排另外一個梯田,甚至還建議我們把我們想要去的水神廟行程給刪除。這種建議真的惹惱了我,所以我立馬決定不跟這位司機取消了我們的行程安排。
另外,我十分建議最好能夠跟司機有口語對談的機會,因為一位司機的英文口語能力會十分影響你跟他溝通的意願。我這一趟旅行之中,包括Grab或是Gojek的司機,大概遇到約八個,但是只有一個人Arim能夠用流利地英語跟我交談,當然他的高學歷 (據他說他是法學院學生)可能是主因,這位司機會好奇台灣人的生活、台灣人的想法、台灣的法律,甚至跟我抱怨起印尼當地的貪腐、他對於政府的不滿,這種有深度的思想交流都是建構在彼此的口說能力基礎之上,也因此,我十分開心這位英文能力好的Arim來當我的司機。其他不乏許多態度積極的司機(像是Adi),但是無以理解我說的話實在很難讓我有更深的文化交流。
聘請司機還有一件讓我覺得有些許不開心的事情,是當我請司機推薦好的餐廳時,司機Adi帶我到一間環境優美的餐廳,但是價格卻是一般餐廳的兩倍價,最後離開時還得付10%的服務費以及11%的稅,所以一盤通常30K可以吃到的印尼炒飯,在這間餐廳稅後變成了120K。雖然換成台幣也不是貴到吃不下去,但是被司機帶到這種定價高的餐廳這件事情讓我很不高興。這或許是日後要聘請司機需要注意的地方。若真的不知道吃什麼,我會覺得就在google上找看看評份高的餐廳即可,也不一定要司機推薦。畢竟司機的工作只是開車帶你到那個地方,你想要去什麼地方還是需要出錢的人自己決定。最好不要把決定權交給司機。
所以若是單趟,例如只是A地移到B地,我會建議使用Grab或是Gojek這種軟體來聘用司機。會相對簡單而且便宜。日後遊記會一一檢討自己應該在那些地方可以省一些錢。
【文化省思】
峇里島本身大多數人民是信印度教,印度教會有許多特有的儀式,像是早上會在家門口放一盆花草跟線香來祭祀,至於祭祀的目的,大多是為了祈福。印度教本身不吃牛,但是吃豬肉,所以峇里島上會有知名的飲食是Babi Guling。大部份的居民是良善的,並不會被搶劫或是會被覬覦的感覺。
我個人不喜歡這裡的殺價文化,像是在知名的烏布市集,旅客若看上一樣商品,會詢問價格,而店家通常會先開一個很高的價格,這個價格對澳洲人 (話說這裡很多澳洲人,因為很近而且物價很便宜)來說十分親民,所以大部份的澳洲人應該會買單;身為一個沒有很有錢的台灣人,我們還是會詢問是不是可以便宜一點。也因為我們給小孩的金額是固定的(100K/人),所以小孩會很努力地跟店家說能不能便宜一點,曾經我們殺價的成果是150K→30K,大概是五分之一的價格。其實若用台幣來思考,其實就是300元變成60元的差別,問我是不是願意花300元買一個木雕給小孩開心,說實在的我會。但是到這個環境之中,就會不自覺地進入了殺價模式,然後希望用更便宜的價格去知道店家的底線,最後不成交,就會知道底線大概在那裡。
我個人不太喜歡這種需要一直殺價的文化,但是在這裡卻變成了一種常態,而且這種價差會讓遊客覺得不殺價不行,因為沒有人喜歡被當冤大頭的感覺,我後來還是覺得其實若要玩得開心,應該先思考的是花這個錢是不是會讓我得到相對的滿意。雖然滿意這種感覺是很難量化的。
但是每一個人內心都會有花錢開心的感覺,花小錢得到的開心以及花大錢得到的開心,還是會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我對於殺價的想法是,我願意花多少錢買到這個東西,而不是我一定要殺價到商家無法讓步為止。
在峇里島消費,自己會有一種違和感,這種不自在的感覺一直到最後一天要離開Gili T的時候才想通。我的不自在來自於對於這個國家人民的同情。印尼人均薪資不到300USD,我剛剛上網查,人均GDP約4788USD,平均一個月約400USD,而我們在GIli Meno島上所住的一個晚上比他們一個晚上的薪資還要高。我在這裡消費會有一種罪惡感,同樣是工作,他們的工作比我們辛苦、他們的工作環境比我們差,但是他們卻賺著比我們少的薪資。生活在這個國家,似乎有種很難翻身的無力感。
後來想通的原因是:或許澳洲人看待台灣也是如此,做著他們不想要做的工作、拿著比他們低的薪資,我卻不會因為這樣子就仇視澳洲人XD,這或許是印尼人看待我們這些遊客的感覺吧?有著羨慕卻並不會仇視的心情。
據我跟Arim司機聊天的結果,這個國家除了當農夫、建築工之外,大家都想要當公務員,而為了當公務員需要花一大筆錢 (據他所述約上萬元美金)去賄賂才能夠有機會進入公職,他說他有一位鄰居就曾經花了一大筆錢,卻無法進入公職,因為除了要有錢之外,還需要有門路。換言之,需要有錢有人脈的人才能夠進公職,進公職的目的是為了得到更多的錢。
為什麼進公職可以得到更多的錢?就我觀察,只要付200K給交警,就算停在紅線也沒關係。類似這樣子的有許多方便門路讓警察或是公職人員都可以賺到額外的錢。
峇里島實在很不可思議地毫無建樹,一個許多遊客會去的景點要收每一個人50K的金額,卻沒有修築出一條方便行走的道路。無論是汽車前往的路或是行人往下爬的路,都是十分難走。明明收了門票錢或是進入峇里島的觀光稅,卻沒有好好用在基礎建設上。
像是峇里島的交通是大家都知道的混亂,卻沒有任何建樹地放著交通爛。沒有開僻多一點路、或是快速道路、或是雙線道。這種放著所有旅客塞車對我來說是很不可思議的,而在其中的人民卻接受了這件事情。
這次旅途遇到了一個澳洲人,他說他喜歡來這裡,因為便宜,而且東西比澳洲的好吃。據他所說,價格差了六倍,東西卻大了兩倍,平均單價是差了12倍。
當他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卻有著不同的看法,我個人不是很喜歡這裡的感覺。在這裡跟當地人相處,會有常常被騙的感覺。可能自己對於活動的期望很高、然而體驗之後的感覺未如預期,所以讓我被騙的感覺。而且價格通常是沒有公訂價,所以同樣的船班,可能買到貴的;同樣的ATV活動,外國人去詢問以及透過當地人去詢問會有不同的價格;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攤位會有不同的價格,而能不能成交就變成了價格的因素。這種「被虧到」的這種情緒常常在旅行之中出現。
在開始找旅遊資訊時,會發現只要涉略旅遊業的廠商 (民宿、司機)都會跟你說可以透過他們買各種行程 (泛舟、ATV、作菜、搭船的船票等等),而我大部份的經驗是透過這些人買的行程都不太好,網路上找到的評價比較實際,自己找的行程可能比較貴,但是通常會讓人覺得物有所值。這次旅遊其中一個不滿是常常讓我覺得花了錢卻還是有很多不高興的地方。
所以我這次旅行不如去年在義大利,有很滿足的感覺。雖然這次旅費比去年便宜了不少,(這中間還包括花了不少冤枉錢),但是這次的滿足感,比去年薄弱了很多。有的時候,我們所要求的不再只是一昧地便宜,而是希望所花的錢有讓我們覺得開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