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念廣論念到十二因緣,寫了相關的筆記,給我自己參考。最後的辯答是我自己的想法,不代表真實義。

8380_201012271256122bJ5R.jpg  

這個圖很有意思:

最裡面的一圈,有三隻動物:禽、蛇、豬。代表貪、瞋、痴

第二圈,黑白兩面,代表三善趣及三惡趣。

第三圈,分六,代表六道有情

第四圈,分十二,代表十二因緣

最外有一閻王,雙手雙腳抱住這生死之輪

佛祖在右上方,指著明月,代表指引眾生離開生死之路。

每次看這種唐卡的圖,會發現其中深意若無人解釋,我不懂欣賞。


先解釋十二因緣之定義:

 

1、無明-不了解真實的意義、或是指我自己的執著(薩加耶見),代表圖:瞎子

2、行-因何因緣,而成何果,代表圖:陶工

3、識-行之後,在心識之中,留下了影響的力量,成了習氣,成了因位識,代表圖:猴子。(跟愛是同等性質)

4、名色-精血本身是色;心識所緣的為名而黏在色上。代表圖:海中的小船,就是陷在其中動彈不得。如同中陰身被父精母血吸引而進入而出不來。

5、六處-六根開始發展,還沒有作用。如空房子中內無一物。代表圖:空房子有六窗,如同身體漸漸開出六識接收外界的東西。

6、觸-感觸。代表圖:男女睡同一床上。

7、受-十分強烈的感受。代表圖:箭射入眼。從結生到老死,都是一直在受之中。等流因果

8、愛-代表圖:酒鬼(在其他地方是要人、國王)。從來不知道自己是醉的,內心的興奮狀態使然,不會停的。去喝酒,會有其原因,已經有此習慣,所以促使他去喝酒。看見了就歡喜。

9、取-代表圖:猴子。摘了又放下、摘了又放下。心裡強而有力的心理狀態就升起,

10、有-業。代表圖:孕婦。

11、生-一出生,就背負著死亡,毫無可取之處。代表圖:生產。

12、老死-不斷不斷地變化之中,邁向死亡。代表圖:一個人背著死屍,代表我們生在世上都是背負著死亡。

 


 

解釋完這十二個各代表什麼意義,還不足以讓我記起來這十二個有什麼特性。廣論上用一個簡單的分四種:

1、能引支-無明、行、因位識

2、所引支-果位識、名色、六入、觸、受

3、能生支-愛、取、有

4、所生支-生、老死

「1、能引支」進而產生「2、所引支」

「3、能生支」進而產生「4、所生支」

簡單的因果道理

 


另外一種分類,將每一個因緣的特性給標明。分為煩惱、業、苦

 

再用一個簡單的圖來表示:

buddhism_summary0206.gif  

這是我找到最容易懂的圖:

廣論中引龍猛菩薩所說的:「初八九煩惱,二及十為業,餘七者是苦。」白話一點,就是第一、第八、第九是煩惱,第二、第十為業,剩下七個是苦。

煩惱:1、無明。8、愛。9、取

業:2、行。10、有

苦:3、剩下七個

又一次的因果概念在其中。煩惱→業→苦。

 



 

再仔細觀察,十二因緣是兩重的煩惱→業→苦,如下圖所說:

080530151716731.gif

想必大家會有疑問,第一重因果,跟第二重因果有沒有因果關係?(好繞口)

答案是有的。只是他們的關係不是很直接,並不是有了「受」之後就會產生「愛」然後第二重因果開始。並不是這樣子的。

所謂「觸」,是境界受用。「受」是生受用,兩者合再受用圓滿。再加上「無明」,才會產生「愛」。

公式:「觸」+「受」+「無明」→「愛」

若無「無明」,怎不成「愛」;有了觸、有了受,我們可以選擇不要生「愛」,而不會有第二重因果,也不會造就「愛」與「取」潤澤「因位識」而產生第一重因果。

咦?原來第一重因果裡的「識」跟第二重因果的「愛」「取」也有關係喔?

答:有的。「因位識」需要「愛」「取」之潤澤,才有辦法成熟成為「果位識」。

死了之後,就什麼都沒有了嗎?

答:非也!死去之後,因為阿賴耶識中有「無明」,我們的行為產生了「業」(也就是2、行),兩種合在一起,則成為中有。因為「識」中受到「愛」「取」潤澤則結果,有了果位識,而中陰身會看到即將投身之處。父精母血結合的瞬間為「名色」、在母體中發展「六入」,有了六受器之後就有「觸」,引發自身的「受」,感覺喜歡或不喜歡則有「愛」,強烈的愛成為「取」同時引發了「有」以及後續的「生」「老死」。

我們的每一個念頭都是一次的十二因緣。

 


小小筆記一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藍色胖海象 的頭像
    藍色胖海象

    藍色胖海象

    藍色胖海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