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隨著年紀增長,小的時候覺得環保就是對的事情,在我這個年紀看,就會去思考:若不這麼做的後果。

昨天聽了荒野保護協會的成員的分享,因為分享的內容有點雜,我只是就我聽到的,開始說。

以下言論是我個人的想法,因此不代表正確

每一個決定,一定有其成本以及收益,不會有沒有成本的決策。同樣的,一個國家的能源政策,本來就是「取」與「捨」的,要用什麼能源,犧牲了什麼環境,達到什麼目的。

簡單來說:想要有高耗能的半導體產業,就需要準備好許多電力讓工業及民生使用,因此就需要很多發電廠。

問題出現了:高耗能的半導體業是我們應該所追求的方向嗎?我想或許在台灣這個島國並不是如此,但是台灣在半導體供應鋉之不可動搖的地位也正是或許台灣之所以在國際上仍能被看見的主要原因。也或許這也是一個戰略的目標。

若要轉型,也非一朝一夕可蹴之事,通常產業轉型如同能源轉型一樣,是穿著衣服裁剪衣服。需要過渡期、需要陣痛期。若台灣現有的基礎如此,無論是那一個政治人物在檯面上,都是以謀求最大多數人的共同利益為優先 (或是以謀求最大多數人希望的方向為優先),這也是為什麼半導體產業仍得「被迫」持續下去的原因。沒有人想要失業、沒有人想要在國際舞台消失,許多人還沒有改變想法、有太多的人沒有準備好產業轉型說不想要接受過渡期或是陣痛期,所以大多數的人期望「不缺電」以致於「台灣的產業能夠順利運轉」。

在這個前提之下,同時又有能源轉型的目標。在2025年,期望以「相對」汙染少的天然氣發電機組來發電。在桃園大潭發電廠就是承擔了這個任務。

大潭發電廠現在有在運作嗎?有,只是目前是第一、第二接收站的天然氣由南往北送來發電,未來需要再啟用新的發電機組,因此天然氣的使用需求又會增加,因此有興建第三接收站的需求,以致於這次公投的主角藻礁出現了。

藻礁本來是成長在大園觀音海岸的一個自然景觀,如同珊瑚礁一樣,多孔珊瑚藻及柴山珊瑚藻會利用海水裡的鈣形成礁岩

第三接收站本來是蓋在藻礁上的。也因為珍愛藻礁的反對,目前中油提出了外推的替代方案,以及11月提出的再外推方案。雖然再外推方案已經取代了原本全面性破壞的方案,但是對於珍愛藻礁等環保團體來說是無法接受的,主要是因為外蓋的接收站有可能會影響海流而讓積沙在藻礁上進而讓藻礁死亡。

image

其實珍愛藻礁也有提出其他的方案,像是從八里台北港接收,然後再輸氣到大潭。中國石油預估會delay11年為理由而來說服人民這舉之不可行。

要到了另外一個問題:若在2025年沒有把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蓋起來會怎麼樣?

台電當然說會缺電,會像今年夏天一樣只要有一個機組當機就會全台停電。然而這件事情是否會真的發生?或是真的發生之後對於人民的生活有多大的影響呢?

昨天荒野同伴說:這件事情不會如台電所說真的沒蓋好就缺電,因為我們總是會想辦法解決問題。而政府會盡全力讓這件事情不會發生。另外一方面,若真正缺電也會讓我們感受到電力多麼可貴進而更珍惜現有的資源。

雖然我可以理解他所說的話,但是我仍覺得這就是一個任性的人在說:我就是要看馬兒不吃草是不是真的不會跑?我願意接受馬兒跑不動的狀況。因為我覺得草地很珍貴,所以我要保護草地。雖然這個比喻不太好,但是我聽起來的感覺就是如此。

一部份在懷疑政府恐嚇民眾沒有蓋三接就會缺電;另外一部份又相信政府不會讓我們沒有電可用。究竟是不相信政府的言論還是相信政府會有能力解決我們的問題。

之前看到一位地球公民的人在FB分享他的看法,他將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全部都描述了一次。這次公投的議題會被吵熱主要是因為環評委員在政治壓力之下而投下了同意票,造成了公民的反彈,或許這是一種意氣之爭而非科學理性之爭。我個人比較取信他的說法。

至於蓋了三接會不會影響藻礁? 我個人相信是會的,但是如我一開始所說的:每一個決策都有其成本。

或許這個公投可以換成:你願不願意有條件地犧牲藻礁來換取及時於2025年獲得較高比重的天然氣發電?

我個人是願意的。

這並不是什麼「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這種口號去煽動人民要去投不同意票,沒有理性思考沒有什麼意義。

今天聽到另外一個podcast,在說明其實藻礁與藻礁生態性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藻礁是不是需要被保護起來?以及它的習性比較適合多變性,每一年地球暖化海平面上升1cm,一年藻礁才0.1公分,地球暖化議題還沒有解決前,救藻礁是無用的。後來想想,藻礁在海平面線仍是可以生長,只要有陽光應該就可以活了吧?

而天然氣發電雖然仍會暖化,但是所造成的空汙已經比燃媒好很多,這種發電方式對於我來說是可以接受。

我個人覺得做決策很難,因為必定會犧牲某個東西,而我願意花什麼成本來換得我想要的世界呢?


後來想想,之所以這麼急著要蓋三接,也是因為要在2025年達到能源轉型的需求。這個目標是人訂的,而且也無需急於一時就要蓋三接。

今天還有一個言論是:三接之後還有四接 (位於基隆的協和電廠) 還有 五接 (位於台中的台中港),每一個接都會犧牲一些環境,這樣子的犧牲是值得的嗎?

然而石化能源本身並不是好的能源 (我同意),花了這麼多錢蓋儲氣槽、犧牲了環境只是為了一個過渡能源,而這個過渡能源也並非完全無害,只能說相對無害。

若此案通過了,對於能源規劃的衝擊可能是有的,但是不至於沒有任何應變措施,而且施工才有可能停下,民眾才有可能去檢視這個能源政策是不是我們想要的?或是才有機會檢視這個再外推的益案是不是對於藻礁沒有影響。若此案不通過,就沒有機會再被人民檢視其政策的可行性。

另外一個考量是天然氣都仰賴進口,萬一日後有敵對國鎖國,天然氣無法進口,很快就會GG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藍色胖海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