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透過荒野保護協會報名到了在台大的「台北市外來種研習活動」,由於是有限名額的,所以我們那時有點搶票的概念在報名。活動地點是位於台大的生科館,開頭的主講人是台大的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的李培芬教授,我猜應該是台大生態學需要有一個講座來當自己的業績,所以找了教授來講各自的專長部份。(以上底線部份是我自己想像)

原以為這個課程是老少咸宜,現場來賓大多是五十歲以上的長輩,像我們這種中年人很少,而全場只有小發跟亮亮兩個小孩,也因此對於噪音的忍受度很低,我們需要一直提醒小孩不要吵到別人。

但是我在這堂課學到了不少東西,這篇網誌純粹是我的筆記整理。

【引言課】

外來種的定義:因為人類活動而出現在自然分布之外的物種

外來種進入自然環境→不適應環境→淘汰 (佔90%的種類)

                                ↘有能力在野外繁殖→不侵害原生種 (歸化種) (佔9%的種類)

                                                               ↘侵害原生種 (入侵外來種) (佔1%的種類)

雖然圖1%的種類會造成入侵,但是其因可以自行在野外繁殖,也因此數量比那些非入侵種數量多很多。

外來種舉例: 互花米草、福壽螺、紅火蟻、非幻大蛤牛、布袋蓮、小花蔓澤蘭、牛蛙、大波斯菊、落羽松、狗牙根(引發過敏)、馬纓丹(只吸引粉蝶減少生物多樣性)、巴西龜、琵琶鼠、吳郭魚、埃及聖䴉 (1984年六隻從六福村逃脫到2017年7786隻)、斑腿樹蛙、魚虎、綠鬛蜥、亞洲水龍

原生種也會影響當地居民:台灣藍鵲

入侵外來種有三個條件:1、生存(環境適合)  2、資源 (食物充足) 3、拓植 (繁衍快速),以這三個來判斷是否能夠引進的指標。

在台灣,管理外來生物是否能引進的是衛福部,而國內管理生態保育的是農業部,並沒有一個資源統一的單位管轄。

【外來種兩棲類】

主講人是 李承恩。上網查了他,是一個兩棲類的名師,但是我不確定他是否有在學術單位任職。

人類會引進外來種的幾個原因:1、食用目的 2、觀賞寵物 3、科學研究 4、漁獵運動 5、生物防制 6、思鄉情切 7、宗教放生。越前面的目的是越常發生的。

外來種的影響:1、人體健康 2、經濟活動 3、環境生態

一旦提到外來種,若純粹只是在環境生態的範圍,大眾不會重視,政府只會投入少量資源;若提升到經濟活動的層面,一旦外來種影響了經濟,就會有更多人注意而且會有更多的資源進入預防或是禁止外來種的擴散;再提升到人體健康層面就會變成每一個人都會重視同時會優先處理的狀況。這也是為什麼外來種都得想辦法將影響面提升到經濟層面等級才會有人重視這件事情。

A、美洲牛蛙

蝌蚪大的約17公分 (跟一條魚一樣大了),而且蝌蚪大部份是刮食但是因為體型大所以甚至會吃小魚。於1924年引進台灣,爾後建立起了野外族群。

B、海蛙 (食蟹蛙)

原生種為菲律賓、印尼,也因為台灣地理位置與東南亞相近,我們很難說這是一種外來種還是自然分布於台灣。但是後因為DNA檢測到台灣捕獲的海蛙,其DNA與印尼種近,而與菲律賓種較遠,也因此判斷為外來種。

C、亞洲錦蛙 (花狹口蛙)

因牛叫聲而影響當地居民的睡覺 (為影響人體健康等級了),會鑽地。

會將卵產於漸時性水域,之所以產在這種水域是因為無天敵,同時蝌蚪會有成長快速的特色。

受到驚嚇時,皮膚會分泌毒液

D、斑腿樹蛙

2006年發現了這個新樹蛙,從彰化田尾的植栽養殖場運送到全國。第一次看到的時候覺得跟布氏樹蛙很像 (外觀像但是卻不能雜交)。追查來源因為可能是從國外的花卉進口。

因為一開始不確定,一直到2011年透過DNA才確認此為入侵外來種,才開始移除,因此在這幾年之間已經在野外建立起族群。(此入侵種的防堵失敗經驗,也造成日後海蟾蜍的防堵成功)

 由於台灣的花卉大多來自彰化田尾,也因此講師有建議花卉商在出貨之前以60度C的熱水沖洗即可移除蛙卵,但是因為只停留在環境生態等級並沒有人重視。

斑腿樹蛙的危害:會吃壁虎、攀蜥、小雨蛙 (講師有展示斑腿樹蛙蝌蚪啃食小雨蛙蝌蚪)。

如何判斷斑腿樹蛙與布氏樹蛙:1、叫聲 2、腿斑,斑腿樹蛙的紋是黑底白點,布氏樹蛙是白底黑網 3、背紋

若抓到之後,可以人道處理,所謂的人道處理,是將斑腿樹蛙放冷藏後一個小時,讓樹蛙睡著後,再放冷凍三天。

若是遇到斑腿樹蛙,可以用16%的檸檬酸溶液噴灑,據講師所說檸檬酸溶液對蛙類會產生破壞黏膜的功用,被噴到的蛙大致上就是沒救了。

目前斑腿樹蛙及布氏樹蛙十分相近,深怕民眾無傷原生種的布氏樹蛙,也因此是以寧可放過的態度來面對這些樹蛙。(可能是移除也沒有什麼用的概念)

E、溫室蟾/溫室卵齒蟾

特色是在卵內生成幼蛙(並沒有蝌蚪期),卵少同時親蛙會有護卵行為,以致於存活率高。

因體型小,同時會躲在落葉下,因此難抓

大多是以檸檬酸溶液來處理。

F、海蟾蜍

就講師所說海蟾蜍是最為恐怖的入侵種,無天敵。已被列為管制物種,除了已申請領牌的人(據說全台只有88隻是有牌的海蟾蜍),其餘人不能飼養、持有、販賣。於2021年在南投發現野外群體開始全民抓海蟾蜍運動。該物種可能是原將海蟾蜍當寵物而逃脫造成建立野外群體。

在1930年被引入日本及澳洲,對於當地的生態造成極大的危害。

因狗會舔海蟾蜍,海蟾蜍身上的毒會毒死狗,當狗被視為家人,而家人會被海蟾蜍危害時,就會被民眾重視。

G、波多黎哥樹蛙

公蛙會發出90分貝的求偶聲,會一路叫到凌晨一兩點,大分貝會影響睡眠 (人體健康層面),以及影響當地的房價 (經濟層面)

【外來種鳥類】

中午吃了海苔飯捲,下午的課程是賴威捷主要是介紹了都市的鳥類。

台北市全台灣八哥最多的地方。為什麼?因為八哥很適應都市的生活,在鄉村的優勢反而不明顯。

目前外來種的鳥類:盒字、喜鵲、鵲鴝、白腰鵲鴝。

課程之中有講到公民的科學(例如:秀出你的年夜飯、魯地圖),透過公民參與而讓科學研究更貼近現實。我想淨灘的ICC表、臉書的斑腿樹蛙回報、蘭陽的釣魚大賽等等,都是公民科學的一環。而會提到這件事情,是因為接下來講的Merlin這個軟體,可以透過辨識叫聲、觀察其形象以及記錄出沒位置,就可以得到一個大數據這種鳥曾經出現在這個地區,以及出現的時間、頻率等等。如此可以獲得一個大概的數據,並推估這裡的鳥類組成。


以上是這次參與外來種研習課的手記內容。

其實還有許多,但是我只是記錄其中一部份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藍色胖海象 的頭像
    藍色胖海象

    藍色胖海象

    藍色胖海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